-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 Fork 0
New issue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产品与服务-概述- 是否All-in-one #11
Comments
两种情况都假设All in one,打算放弃这个战略思路,而是让应用更去中心化,并且系统地建设全平台发布能力。 IM云有入口地位和插件机制,但是也仅仅是旗舰地位,而不是超级APP。 |
去中心化形态是很多个APP根据具体需求互相打通,以构建完整的协作流程,而不是通过把所有功能集中到一个APP来实现。 优点:
缺点:
|
中心化的产品名称容易记忆,除非去中心化时命名一个样;去中心化可能存在各产品间的不协调 |
如果建设一个中心化的产品,在产品功能增多的时候,也同样该不协调还是不协调,看看企业微信就知道了。实际上一个大型产品还是会分解成很多个子产品研发。 因此中心化的All-in-one模式,和去中心化的模式,主要取决于产品体系的治理思路。前者是通过集中管控的方式解决,后者是通过制度和平台建设的方式解决。 去中心化的体系,产品和产品之间的协调依赖大量的点对点的妥协和协商,这就需要产品团队的积极性和独立性,以及需要产品团队之间熟悉与相互合作。这方面腾讯云是个典型反例,他们的内部协调就做的非常地差。 站在公司老板的角度,我们肯定是希望后者的,这样风险更低、压力更轻,不会因为一个子产品崩溃而全盘崩溃,也不会把所有的协调管控压力都集中到高层,缺点是制度建设的成本加大,不过好在我们的民主制度建设还算有效,比较适应一个去中心化的体系。 |
不过为了产品知名度是否需要在命名上All-in-one,作为一个产品形态还在酝酿中的团队 |
在“品牌管理”中有系统的讨论。总体来说,云平台会统一以“量潮云”的品牌对外输出。这个议题讨论的主要问题是需不需要在产品层面像企业微信这样集中在一个APP上发布上架。 |
网站形态还好,APP形态用户可能不会喜欢装一堆APP |
超级APP的设计会很困难,会给研发带来很大的挑战。 |
中心化
两种形态:企业微信(适合SaaS),或者腾讯云(适合PaaS)。
前者:把IM云当做入口,其他所有的云都当成插件集成上来。整体以量潮IM云的品牌发布。
后者:类似腾讯云,所有的云都是组成部分。整体以“量潮云”的名义发布。
The text was updated successfully, but these errors were encount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