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65 lines (94 loc) · 10.8 KB

013.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65 lines (94 loc) · 10.8 KB
title date
013 🔭 重新掌控自己的信息
2022-04-07 05:44:08 +0800

013 🔭 重新掌控自己的信息

欢迎打开第 013 期「野生架构师」周刊,这是由  lcomplete 每周发送的 Newsletter,本期的主题是「重新掌控自己的信息」,另外分享优质的文章、资源和言论。

cover

📬 由于清明假期回老家时忘记带笔记本电源,导致本期周刊延期发送,本周我将发送两篇周刊

📝 本期话题:重新掌控自己的信息

Take back control of your news feed,这是 Inoreader 的 slogan,在习惯了被算法喂养信息的时代,掌握获取信息的主动权至关重要,这期话题讨论一下如何掌控自己的信息,并对我刚开始做的一款信息产品做一个简介,欢迎读者朋友们参与讨论。

TL;DR

  1. 掌控信息源只是开始,不管是通过推荐还是订阅获取信息,我们都需要主动更新信息源。
  2. 做一个会改造发动机的赛车手,作为程序员在善用佳软的同时也要根据需要打造自己的工具。
  3.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信息管理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不能满足于现状。
  4. 我在做这样一款信息工具:它可以在本地记录我们上网浏览过的信息,包括文章、微博等形式的内容,提供类似 Everything 的快速检索方式,并以良好的信息归类方式进行呈现,辅助我们取回看过的信息。

从掌控信息源开始

张一鸣曾经也是 Google Reader 的早期用户,但他一直不看好其发展,因为他认为 RSS 订阅需要用户有出色的信息管理技能,这对用户端的要求太高,注定是做不大的,他认为更好的方法是根据用户的行为和喜好通过算法来推荐内容,于是有了今日头条。

推荐算法比主动订阅信息更容易筑造 信息茧房,但这并不是说主动订阅的方式就更加高人一等,实际上不管用哪种方式,只要主动地去获取新的信息,都能够避免 窄化自己的信息世界

避免推荐算法给我们做茧的一个好方法是 主动搜索信息,以丰富推荐的内容,主动驯化 推荐机器。

主动订阅信息则要求我们丰富订阅渠道和订阅对象,订阅渠道有很多,如:RSS、推特、微博、邮件、Telegram、Slack 等等,这些都是订阅方式,掌握这些工具的用法后,剩下的就是找到需要订阅的对象,我们可以:

  1. 从热门中找,比如 热门的 Medium 作者热门的 Medium 文章热门开发文章推荐
  2. 保持好奇心,顺腾摸瓜,当关注了一个优质博主时,看看他的友链、推荐和引用,往往就能发现更多的优质信息源。
  3. 订阅高质量周刊,在信息过载的时代,以周的维度浏览精选信息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做一个会改造发动机的赛车手

RSS 阅读是我喜欢的信息处理方式,我将网站订阅、推特、Telegram 频道和 newsletter 都聚合在 RSS 阅读器中查看和记录,这已经满足了我的大部分需求,然而即便如此也还是有许多想获得优化的地方,所以我时常想自己做个 RSS 阅读器。

在我还没听说过今日头条之前,我也有一个类似的想法,于是花了两个晚上做了一个 程序猿信息盒子,它能自动聚合我常看的网站的信息,本来还计划做文章相似度匹配和关键词提取,这样就能获取到近期的热点文章,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搁置了。

市面上并没有全能的信息处理产品,这种工具也不可能存在,所以不少程序员会自己写工具去优化信息处理,比如:

  • 作者给自己用的 Web 应用,搭配 Obsidian 使用,详情:打造自己的工具——程序员的喵。
  • 作者为了方便阅读论文,为自己开发的划词翻译工具,使用了 DeepL 的 API,作者也公布了 API 的设计,详情:DeepL Api 设计中的欺骗战术,值得一读。

也有做成产品或开源的:

🔖 很多优秀的赛车手会自己改造发动机和变速器,软件工程师好比 IT 界的赛车手,必须掌控自己的车子。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市面上有优秀的产品和别人造好的轮子,似乎可以满足绝大多数需求,但我们不能因为用上了好工具而止步不前,而是要不断优化对信息的掌控,有很多可以优化的点,比如:

  1. 前面讲过,要不断去寻找优质信息源、驯化推荐机器,做到这些,我们甚至可以把抖音调教成一种好的学习方式。
  2. 寻找优质信息源是一个费时的过程,需要不断提升其效率,与优秀的人交流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3. 不同信息源的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比如对于特大新闻我们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消息,而知识类信息不需要实时性但最好有回顾机制,英文信息可能有中英对照的需求。
  4. 相同信息源的阅读方式是不一样的,有人用 RSS 聚合信息,有人用 Slack 聚合信息,也有人用 Telegram 聚合信息,他们各有优劣。
  5. 掌控信息是全方位多维度的,有了良好的输入源,还需要强化甄别筛选、深度阅读、笔记摘要、批判式思考等能力。
  6. 信息输入太多,要避免信息过载,能不能让一些信息处理变得更轻松一些?

我在开发的一款工具

我在做这样一款信息工具:它可以在本地记录我们上网浏览过的信息,包括文章、推特、微博等形式的内容,提供类似 Everything 的快速检索方式,并以良好的信息归类方式进行呈现,辅助我们取回看过的信息。这是最核心的功能,取回看过的信息后可能还会增加二次处理的功能,比如 Save To 这类。

💡 这款工具的理念是这样的——你只管看,我帮你记,需要的时候快速调取出来,扩充第二大脑。

我们使用网络的时间越来越长,有这样一款工具相当于间接提升了阅读的能力,让我们在信息处理、写作和交流上都能获得更大的优势。

如果你对这款工具感兴趣的话,欢迎回复邮件与我沟通,可以谈谈你对这款工具的看法、期望的功能或者你觉得较合理的定价。

🌈 这款工具我会做成免费使用+高级功能付费使用的方式,本月回复周刊或联系我参与讨论的朋友,在工具做好后我将免费赠送一份。

📖 文章

1、湾区日报是如何运作的?

虽然湾区日报停运了,但这种分享的精神不会停止,很多人包括我,都在做着类似的事情,在资源部分我会推荐一些类似湾区日报的频道。

2、教育对人的改变有多大?

作者的弟弟原本是一个差生,但不知道为何突然醒悟了,而后开始好好学习并考上了香港理工大学。

作者对弟弟转变的契机并没有确切答案,不过我倒觉得转变其实并非一蹴而就的,一定是曾在心底埋下了学习的种子,才会「突然醒悟」。

3、如何成为一个学习机器

Jiayuan 的博文,这篇文章讲的是作者从《巨人的工具》这本书中所「偷取的巨人的智慧」,值得学习。

4、巨人的笔记

来自「胡涂说」的博文,记录《巨人的工具》和《巨人的方法》的读书笔记,作者目前保持更新,值得关注。

5、But life had other plans ...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

6、Meet your new Email Marketing Manager

这是一封定向的求职信,作者直接告诉 Basecamp 为什么选择自己是对的,如果有心仪的目标公司,不妨试试这样求职。

7、⭐ 拼音猜成语

拼音猜成语是一个受 Wordle 启发的一个中文成语小游戏,高峰期 PV 达到上百万,游戏挺好玩,作者还将代码开源了 https://github.com/limboy/idiom

🗂 资源

1、不求甚解 | Telegram 频道

推荐各种产品,有点像 Product Hunt 的推特,但是介绍的更详细,内容也更贴近国人。

2、Find Blog👁 发现博客 | Telegram 频道

一个收录优秀博客的地方。

3、Buzzing | Telegram 频道

用中文浏览国外社交媒体里的热门讨论。

4、codedump 的电报频道 | Telegram 频道

一个老程序员发布个人博客、想法、推荐的地方,刚刚发现他也推荐了 教育对人的改变有多大?

codedump

5、电报开拓地 🌠 | Telegram 频道

此频道为网友推荐:博客、前沿、信息源、互联网相关优质内容。

6、程序员资源分享频道 | Telegram 频道

左耳朵耗子创建的程序员资源分享频道,相信不用过多介绍。

7、⭐ 国内开发者 | 推特列表

我在 Vue 作者尤雨溪的一条推特上分享了这个列表,这条推文回复 为我带来大概 100 多个推特关注,这个列表更是获得超过 700 多个人的关注。

这个列表中的成员不会放很多,挑选的是开发方面分享较多的推特用户。

developer list

📜 言论

灵活的人让自己适应世界,不灵活的人坚持让世界适应自己。结果,一切进步都来自不灵活的人。——— 萧伯纳

阅读自:Eson Wong's Blog

Motivation comes and goes. If you want to do something consistently, then don't pick a level of difficulty that requires great motivation.

Make it easy enough and simple enough that you'll do it even when you don't feel very motivated.

——3-2-1: Motivation, criticism, and the goal of adulthood


2022-4-7

lcomplete